“海外倉”讓跨境物流進入快車道
2017-06-30
內容摘要:不管如何,海外倉的出現已經改變了跨境物流難的局面,而且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賣家追捧,因為海外倉的出現為賣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選擇性,本土化銷售成為現實。
不管如何,海外倉的出現已經改變了跨境物流難的局面,而且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賣家追捧,因為海外倉的出現為賣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選擇性,本土化銷售成為現實。
近年來,“海淘”火熱受捧,隨著出口跨境電商進入下半場,“海外倉”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外貿模式,不僅提高了時效,節約了成本,還擴大了商品品類,為中國企業提供了與目的國賣家同臺競技的“舞臺”。
其實早在今年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有關外貿創新的內容中就提出要鼓勵商業模式創新,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,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“海外倉”,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。
目前,我國各類跨境平臺企業已超過5000家,通過平臺開展跨境電商的外貿企業逾20萬家。據商務部預測,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.5萬億元,2017年將增長至8萬億元。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會提高到20%,年增長率超過30%。
建海外倉,能解決跨國寄件的時效、成本、清關、禁運等問題,而這些都是傳統跨境物流的痛點。傳統出口模式需經過外國進口商、外國批發商、外國零售商三個環節才能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。而海外倉建設可以讓出口企業將貨物批量發送至國外倉庫,減少了中間環節,實現本地銷售、本地配送。同時海外倉也是展示品牌、售后、咨詢的窗口。
此外,“海外倉”同樣廣泛惠及國內“海淘”消費者人群。不僅提高商品流轉效率,也降低了物流成本,讓國內消費者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海外的產品和服務。
正是由于海外倉的種種便利,在中國跨境電商快速發展、布局全球的同時,擁有“海外倉”日趨成為其重要的競爭“砝碼”。
要利用海外倉做好跨境電商銷售,賣家還要根據自身資金實力進行選擇,中小賣家并不建議著急去搞自建倉,因為自建倉要投入大量財力人力物力,這對中小賣家來說是非常大的負擔,所以要搞本土化銷售,還得用第三方海外倉。